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贵阳KTV招聘网 > 贵阳热点资讯 > 贵阳学习/知识 >  墨池记,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

墨池记,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

2022-08-18 15:29:06 发布 浏览 380 次

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注释】 临川:今江西抚州市,宋朝为抚州临川郡。隐然而高:指缓缓得高起来。洼然:低洼的样子。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后人号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有《临川记》。其中记叙了王羲之官临川及墨池的事。张芝: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善草书,人称“草圣”。王羲之曾夸赞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信然:确信、果真如此。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注释】 强以仕:强迫他做官。王羲之当时与王述齐名,但两人互不服气。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又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王羲之耻位于王述下,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徜徉肆恣:指纵情遨游。徜徉,徘徊、漫游。肆恣,随意、尽情。休:停留、歇息。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注释】 州学舍:抚州州府的学舍。教授:宋朝官名,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章:同“彰”,显著。尚:崇尚、推崇。仁人庄士: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美好风尚,余留下来的深邃思想。被:泽被、影响。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庆历,宋仁宗年号。

【点评】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宋建昌南丰县(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中进士。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入京编校史馆书籍,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曾巩的主要成就还是在文学创作上。他能诗善文,与欧阳修等一起为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

本文是作者的一篇流传很广的作品。从题目来看,属于记叙古迹的“记”体散文,但作者并未停留于对古迹本身的记叙,而是充分发挥其长于说理的才能,紧紧围绕墨池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一面记叙,一面议论,夹叙夹议。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作者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表现了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三言两语,便切中肯綮,收到点石成金之效;主旨一经点明,随即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思索的余地。全文通过记叙、议论的交替出现,显示出不断起伏的层层波澜,突出了勉人为学的鲜明主题,从而使得这篇“记”体散文,成为一篇文情并茂而又议论风生,结构谨严而又笔法活脱的优秀说理小品。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也”字句两句,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注释】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熙宁,宋神宗年号。知:掌管。赵公:赵抃(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被:覆盖。廪:赈济、供给粮食。僦:雇佣。僧道士:僧人、道人、士人。羡粟:剩余的粮食。羡,剩余的、多余的。谨其备:谨慎地准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