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无论做过的是有利于他人的事还是危害习俗的事;无论是在
人生在世,无论做过的是有利于他人的事,还是危害习俗的事;无论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还是在独处暗室之时,最终都会被世人看到,都是给别人看的,毫无例外。
人心就是一面镜子,照得见别人,也照得见自己。自己的心镜照见自己的人性,别人的心镜,照见的是你的人品。因此,任何事都不可疏忽。
其实,人对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心明如镜,都事先经过深思熟虑,也都经过选择取舍的内心权衡,都做过轻重的掂量,并不是漫不经心地随意而为。比如腐败行为,当初必然都是经历了心理的挣扎,独自静处时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以私欲取胜所致。他们都是清醒的腐败者,所谓不懂法律或是人情难却,都是托词,都是不高明的借口,他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灵魂主动交给了魔鬼,与别人无关。
廉慎不欺,清介守义
曹鉴(公元者也7者年—公元者335年),字克明,元代宛平(今北京城西南)人。幼年时,曹鉴就颖悟过人,举止异于同龄儿童,青年时到南方游历,深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曹鉴任镇江淮海书院官长。后累官至礼部尚书。曹鉴为官三十多年,一贯以清介见称。年六十五,感疾而卒,追封谯郡侯,谥文穆。曹鉴天性纯孝,济贫恤孤,唯恐落后。但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一生为官,租赁房屋居住。终死之日,家中没有一文财产积累,只保存有几千册经过曹鉴亲手校订的书籍。
至治二年,曹鉴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左司员外郎。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纤毫无扰。后调任湖广行省左司员外郎。当时丞相忽剌歹恃势强横,恣纵妄为,作威作福,僚属畏怯趋避,只有曹鉴依理办事,不屈意阿附。
他在湖广行省任职时,因公务操劳过度。他的下属顾渊伯同他关系极好,顾渊伯外出办事返回后,给他带回了一包辰州出产的朱砂。朱砂是一种名贵药材,炮制后可用以医治惊悸、失眠等症。曹鉴当时并没有在意,也没有打开看一看,随手放到了箱子里。半年后,他取出朱砂准备配制药物时,发现朱砂中掺杂着三两金子。曹鉴很感意外,感叹地说:“渊伯把我看成一个什么人了?”
这时,顾渊伯已经去世。曹鉴就把黄金归还给了顾渊伯的儿子。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所中: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自主控制,使其自然表露并符合礼仪规范,不偏不倚,不滥情,不漠然,适可而止,称为“中”。
也 和:表露出来的情绪与行为符合人情世故、自然常理、社会法度、中正平和,能够为人们所感知、认同,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与应和,称为“和”。对世界万物忽视,对人情淡漠,是不通性情;过分专注,过度宣泄,则失于自然。二者皆有失“和”的敦厚纯正。
人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含而不露,就叫作“中”;即使在特定情形下表现出一定的情绪,但都能有所节制并符合礼仪法度,这就叫作“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运行的根本;“和”,是天下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大道理。
郑玄说:“中为大本者,以其含喜怒哀乐,礼之所由生,政教自此出也。”
- 现在社会上所谓的贞节之士脱离民众而自行其是标新立异而与众不同[图]
- 讥批评知同“智”聪明易诸侯使诸侯轻信诺应答声景公说“裔款把楚[图]
- 哭高诱注“犹吊也”按即吊丧“任”《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图]
- 岐伯说气有余就泻经隧但不要伤了经脉不能出血不能气泄如气不足的[图]
- 以节度判官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知河东军府事掌书记桑[图]
- 陈则梁人奇文奇举体皆奇尝致书眉楼劝其早脱风尘速寻道伴言词切至[图]
- 人生在世无论做过的是有利于他人的事还是危害习俗的事;无论是在[图]
- 赏析与点评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晏坐自相对[图]
- 此处讲的是断绝欲念、悟彻本心的方法物情俗欲也好豪情壮志也罢通[图]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