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讲的是断绝欲念、悟彻本心的方法物情俗欲也好豪情壮志也罢通
此处讲的是断绝欲念、悟彻本心的方法。物情俗欲也好,豪情壮志也罢,通常源于拥有生命、牢牢抓住生命的本能意识,如果预先站到生命终结这一端点想问题,有可能会使纷繁复杂的人生难题简单化,也就是说,如果想到死后所有一切全都归为虚无,胸中沸腾的欲望和豪情都会冷却下来。佛教和心学都以静坐为修行方法,禅宗始祖达摩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终于开悟,传法于慧可。心学大师王阳明以静坐来“收其放心”,心思观照,逐一检察灵魂深处有无私心杂念,找到“我”的本来面目。清溪碧山,幽静空旷,悦目赏心,无市尘之纷扰,扑鼻无浊气,入耳无噪音,长期居于这种环境,有助于荡涤心中的俗念。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洪应明追求的境界,大约与此类似吧。
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书读五车,才分八斗,未闻一日清闲。
啖(dàn):吃。
书读五车:《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才分八斗: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用“八斗才”比喻才高。
夜晚睡觉只需八尺床榻,白天吃饭只要二升粟米,何必千方百计追求那些用不着的东西?有些人读尽五车书、分得八斗才,却总忙着追求毫无意义的目标,从没听说他们能得一天清闲。
【点评】
中国古代道家认为,对于人来说,最宝贵的是生命;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这种“外物”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东西,也包括各种抽象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庄子·养生主》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甚至危及生命。《菜根谭》中这段文字,正是以这种观念为基础的,认为人的饮食起居所需物质条件十分有限,所以没必要贪得无厌;认为博学多才只会让人更加劳碌,所以没必要过分追求。这是用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来说服人们平息奔忙操劳之心,却忽视了人生意义的多层面性,无疑具有强烈的消极色彩。
概论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玉韫(yùn)珠藏:泛指把美玉珠宝严密收藏起来。比喻掩藏才智。
君子的心事如同湛湛青天、朗朗白日,不能不让人知道;君子的才华要如美玉裹在匣中、像珍珠严密收藏,不能让人轻易知晓。
【点评】
“成为君子”是儒家的人格理想,也是洪应明认同的人生定位。每个人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必然存在与他人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位君子,应该如何将自己的人格本色向外界投射,同时又能保证自身安全呢?洪氏从“心事”与“才华”两方面确定了基本原则:关于心事,正如《论语》所言,“君子坦荡荡”,光明正大,既不会想着欺骗别人、算计别人,也不会为犯罪等违背良心之事而感到羞耻和害怕,内心世界像晴空一样干净,像艳阳一样光明,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东西。既然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对于自己的想法,不仅无需遮遮掩掩,而且要尽量坦露给对方,让人充分地认识你、了解你,为建立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地贡献力量。至于自己的才华,虽然像美玉一样润泽,像珍珠一样光华四射,却不仅不能炫耀,而且要尽量掩藏起来。这种处世原则主要受道家思想影响,是对机巧伪诈的社会、对猜忌丛生的环境的一种消极反应。即使是在今天,我们提倡高调做事,但是仍然推崇低调做人,避免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和卖弄,以谦逊的态度去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 现在社会上所谓的贞节之士脱离民众而自行其是标新立异而与众不同[图]
- 讥批评知同“智”聪明易诸侯使诸侯轻信诺应答声景公说“裔款把楚[图]
- 哭高诱注“犹吊也”按即吊丧“任”《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图]
- 岐伯说气有余就泻经隧但不要伤了经脉不能出血不能气泄如气不足的[图]
- 以节度判官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知河东军府事掌书记桑[图]
- 陈则梁人奇文奇举体皆奇尝致书眉楼劝其早脱风尘速寻道伴言词切至[图]
- 人生在世无论做过的是有利于他人的事还是危害习俗的事;无论是在[图]
- 赏析与点评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晏坐自相对[图]
- 此处讲的是断绝欲念、悟彻本心的方法物情俗欲也好豪情壮志也罢通[图]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