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君臣有关如何安置边远地区少数民族降众问
本篇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君臣有关如何安置边远地区少数民族降众问题的议论。唐初武力强盛,加之太宗政策开明,四方外族乐于归顺大唐。魏徵、褚遂良等大臣主张为降众恢复旧国,选择亲附唐朝的酋长做他们的君主,以羁縻之。温彦博等主张收揽和教化这些降众,使他们成为唐朝的臣民。对他们处置得当,就可以为国家的藩屏,反之后患无穷。让他们内迁还是外徙,设置郡县还是立本族人为王,着意经略远方还是看重内政,贞观君臣们对此争论激烈,其方略也互有得失。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为不可,宜处之河南。所谓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怀我厚恩,终无叛逆。”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且光武居南单于于内郡,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雁门:指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北部。长城重要关口之一,向为山西南北交通要冲。
贞观四年(630),李靖攻打突厥颉利可汗,打败了他,有很多突厥部落前来归降,太宗诏令讨论安定边境的政策。
温彦博说:“天子对待万物,就像上天覆盖、大地承载一样,归附我们的必然要收养他们。现在突厥被打败,剩下的部落都来归附,陛下不加怜悯,抛弃他们而不予接纳,这不是天覆地载的道理。阻绝了外族的诚意,臣虽然愚昧,也认为万万不可,应该在河套以南一带安置他们。这就是常说的:将要死的让他能生存下来,将要灭亡的让他能存在下去,使他们感激我皇的深厚恩德,永不会叛逆。”
温彦博又说:“我听说圣人的主张,没有什么地方达不到的。突厥残存的民众,把性命交给了我们,收容他们居住在内地,用礼仪法度教化他们,选拔他们的首领,派他们在宫禁中担任警卫,他们畏惧皇家的威力,感念皇上的恩德,会有什么祸患呢?而且汉光武帝让南单于的部众居住在内地州郡,作为东汉的屏障辅翼,经历了整整一个朝代并没有叛逆。”他又说:“隋文帝兴师动众,浪费府库的财物,为突厥树立可汗,让他们恢复自己的国家,后来突厥不念恩德失守信用,在雁门关围攻隋炀帝。现在陛下仁慈宽厚,顺从他们的意愿,河套南北地区,任他们随意居住,各部落都有酋长,相互之间不能统属,势力分散,怎么能成为祸害呢?”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之后,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
- 现在社会上所谓的贞节之士脱离民众而自行其是标新立异而与众不同[图]
- 讥批评知同“智”聪明易诸侯使诸侯轻信诺应答声景公说“裔款把楚[图]
- 哭高诱注“犹吊也”按即吊丧“任”《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图]
- 岐伯说气有余就泻经隧但不要伤了经脉不能出血不能气泄如气不足的[图]
- 以节度判官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知河东军府事掌书记桑[图]
- 陈则梁人奇文奇举体皆奇尝致书眉楼劝其早脱风尘速寻道伴言词切至[图]
- 人生在世无论做过的是有利于他人的事还是危害习俗的事;无论是在[图]
- 赏析与点评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晏坐自相对[图]
- 此处讲的是断绝欲念、悟彻本心的方法物情俗欲也好豪情壮志也罢通[图]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图]